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 佚名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译文: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注释: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朅:英武高大。桀:同“杰”。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译文: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注释: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适: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译文: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注释:杲:明亮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背:屋子北面。痗:忧思成病。

小提示:佚名《国风·卫风·伯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关于此诗的题旨、背景,《毛诗序》解释为:“《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意思是说: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8-13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5-128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题旨、背景,《毛诗序》解释为:“《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意思是说: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8-13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5-128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