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注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宿昔一作:夙昔)
译文: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注释:远道:远行。宿昔:指昨夜。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译文: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注释:觉:睡醒。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译文: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注释: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译文: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注释: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译文: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注释: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媚:爱。言:问讯。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译文: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注释: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译文: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注释: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译文: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注释: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小提示:佚名《饮马长城窟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参考资料:
1、陈谋韬,此情绵绵无绝期,《语文知识》,2006(03)
2、郭铁娜 张世超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蔡邕作”献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0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参考资料:
1、陈谋韬,此情绵绵无绝期,《语文知识》,2006(03)
2、郭铁娜 张世超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蔡邕作”献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05)
推荐诗词
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
襄阳风景逊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问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许成三。
偈颂十一首
时当亚岁,节届书云。不萌枝上唤春归,无影树头增秀色。
华阴二莲歌 其四
万仞莲花挂碧天,飞来苍翠玉楼前。美人双倚仙人掌,舞袖回风绝可怜。
送林丈内艰南还二首 其一
惨淡归人意,春前问去舟。参商初两地,胶漆已三秋。雨色低津树,江光隐驿楼。庭花多所恨,不是锦衣游。
送梁伯暘归括苍三首
城关美少年,三五事游冶。明珰烛绮疏,宝香笼舞树。一朝黄金尽,帷盖羞狗马。短檠有真乐,行矣遴取舍。
城东即事
闲寻香陌凤城东,时暂开襟向远风。玉笛一声芳草外,锦鸳双起碧流中。苑边花竹浓如绣,渭北山川淡似空。回首汉宫烟霭里,天河金阁未央宫。
遣兴五首 其一
白日回光迷远山,风烟薄暮早春寒。几回点检累臣罪,一疏欲期天下安。
永夜静坐颇得幽閒之趣因成二首 其一
人愁冬夜寒,我爱冬夜永。尘事白昼纷,意念深宵静。默默一编书,荧荧一镫影。无殊平旦时,令人发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