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且长

两汉 佚名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译文: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译文: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注释: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动地起”言风力之劲。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译文: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注释: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译文: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注释: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译文: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注释: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犹言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译文: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注释: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译文: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注释: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译文:《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注释: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译文: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注释:驰情:犹言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沉思吟咏。踯躅:住足也。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聊:姑且。表现无以自遗的怅惘心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注释:思为双飞燕二句:上句是说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下句是“君”,指歌者。“衔泥巢屋”,意指同居。

小提示:佚名《东城高且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综合考察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此诗正是因苦闷而触发滔荡的情怀而作的,大约作于诗人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之时。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1-153

2、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创作背景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综合考察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此诗正是因苦闷而触发滔荡的情怀而作的,大约作于诗人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之时。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1-153

2、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