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唐代 杨炯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注释: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译文: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注释: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译文: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注释: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小提示:杨炯《从军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

1、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27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

1、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27

杨炯

杨炯

唐代诗人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