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0-501
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00-501
推荐诗词
劝农二首奉呈同官诸丈 其一
劝农事云毕,晴日足登山。山高翠微上,坐见人境閒。天目有修眉,洞庭无狂澜。田畴井画见,布谷行相关。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风颜。周行抚泉石,碧匣开潺湲。尚想读书声,犹在松树间。此事已难会,沂水何时还。朗吟苏仙语,明月下前湾。
赠得一禅师
旧时典正父,今日一浮屠。四海谁知己,三更忽撚须。空山吼狮子,暗壁缚於菟。何日当吾眼,藜休淡尔臞。
怀顾黄公
不畏穷愁只著书,幽栖风物近何如?断云疏雨吴王岘,竹瓦临江十尺庐。
小雨
烈风呼汹震山林,小雨霏微驻薄阴。南亩旱苗焦欲死,拟将如许号为霖。
樊川
司勋去已久,零落野人家。一夜杜陵雨,满村山杏花。鬓丝天共老,归思客长嗟。蹋草行吟遍,樊川春日斜。
颂古五十五首
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倚玉楼。犹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见转风流。
自题三十八岁小照 其二
吾年垂四十,颇亦厌虚辞。结习浑难尽,鸣秋略有诗。
采桑子 其二
春光暗把流年换,休解相思。红豆开时。好趁东风折一枝。云涯望里长干路,乍怯单衣。细雨霏微。旧日池台燕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