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学问渊博,而性格刚直,疾恶如仇。因拒绝与当时掌权的司马氏合作,对他们标榜的虚伪礼法加以讥讽和抨击,直接触犯了打着礼教板幌子的谋夺曹氏政权的司马昭及其党羽,结果遭诬被处死。他临刑的时候,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以他为师,可见他在当时社会上的声望。他的散文长于辩论,思想新颖,析理绵密,笔锋犀利,往往带有愤世嫉俗的情绪。有《嵇康集》。
-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原有集十三卷,已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今又有《阮籍集》。
-
向秀(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时期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余绪,作成《庄子注》。赋仅存《思旧赋》一篇。
-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约221—300),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魏时与嵇康、阮籍等友善,为“竹林七贤人”之一。曾任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主张无为而治,以不合时宜被免官。平生放情肆志,性尤嗜酒。作品仅有《酒德颂》一篇。
-
山涛(三国至西晋时期官员)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官员、玄学家、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后迁大将军从事中郎。景元五年(264年),以本职行军司马,镇守邺城,监视曹魏宗室。同年受封新沓子,转相国左长史。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他每次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
-
王戎(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祖父为三国魏幽州刺史王雄,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琅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以聪颖知名,为父辈好友、名士阮籍器重,后人视之为玄学名士。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
-
阮咸(西晋时期大臣、音乐家)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西晋时期大臣、音乐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阮咸为人旷达不拘礼节、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多次推荐阮咸,但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阮咸曾质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记恨,后任始平太守,直至寿终。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著有《律议》。其还曾对当时的琵琶进行改良,后人把改造的乐器称之为“阮咸”。据《乐府诗集》引《琴集》说,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为阮咸所作,可见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乐器,还长于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