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
〔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译文: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注释: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译文: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注释: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一片降幡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注释: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小提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9-631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3
3、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4-82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29-631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3
3、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4-825
推荐诗词
访祥云谷首座不遇
荷锄欲访祥云谷,云出天涯昼寂寥。拟念过从知姓字,秋声何处有色蕉。
子昂逸马图
神骏飘飘得自閒,天池飞跃下尘寰。青丝络首谁收得,留与春风十二闲。
读史有感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须辨伪真。不向深山驱虎豹,焉能高阁画骐麟。屠鹰烹狗非徒汉,焚籍坑儒岂独秦。千古休提尧舜事,君王若个不愚民。
次韵大资节使薛公见贻二首 其一
黑头自致已三旌,暂寄江湖适性情。五总龟游钦学富,九皋鹤立见神清。西雍宁累飞章荐,东閤频蒙倒屣迎。方幸台躔照苕霅,以兹投劾未能轻。
渔家傲 其一
绕榻书签兼画帧。朦胧散帙何曾竟。老去不禁茶力猛。微睡醒。风炉煎术供秋病。万里碧云生雁兴。行行书破青天影。楼月半升帘薄暝。阑独凭。商音满耳无人听。
白马渡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北辰渡白马,阴噎日无辉。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父老行欢息,风雨仍霏微。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家食遇歉有饭不足之忧妻孥
渊明事高尚,瓶中缺储粟。鲁公凛名节,乞米给饘粥。广文富才名,官冷饭不足。少陵老风骚,橡栗拾山谷。嗟予何为者,处世真碌碌。谋生一何拙,甔石无储蓄。三年两去国,囊橐罄水陆。还家索租苗,不了腊与伏。前秋遭飓风,摧折数间屋。今年丁大侵破甑尘可掬。绝粮瘦百指,告籴走群仆。乡邻苟不救,定恐填沟渎。家藏千卷书,父子忍饥读。一字不堪煮,何以充我腹。细君笑谓我,子命难食肉。去岁官台省,侥倖食君禄。有口不三缄,月奏知几牍。圣主倘不容,宁免远窜逐。归来固已幸,富贵非尔福。东皋二顷田,得雨尚可谷。子耕我当耘,固穷待秋熟。
黄刑部之陕西转运
百二秦川四塞宽,甘泉烽火报平安。泥书双笔迁郎署,粒食千金仰县官。江海斗生抛别墅,关山何日解征鞍。定将鞭算资心计,流马功成国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