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夜
〔宋代〕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译文: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注释:帷:帐子。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译文: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小提示:苏轼《谒金门·秋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常与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阁,常遇少妇慕名求词,苏轼作词以赠之,此词就是其一。
参考资料: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58-159页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秋。是时,苏轼在杭州通守任上。常与朋友游西湖、孤山,登柏山、竹阁,常遇少妇慕名求词,苏轼作词以赠之,此词就是其一。
参考资料:
1、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58-159页
推荐诗词
游焦山后江行三十里收瓜州口月夜过金山作
船从京口渡,水向海门流。岛屿一篝火,芙蓉三面楼。潮随明月上,山入大江浮。回首髫龄事,金焦同日游。
镜湖曲 其一
白云何氤氲,流光不可掇。夜夜镜湖中,为予拂明月。
展旗峰
猎猎峰旗空际磨,千山草木见还无。天策府中玄甲队,淮南节下黑云都。
嘲梅菊 其一
先漏春光如自喜,蕲留秋色了无愁。如何卉里孤高种,也做偷寒送暖流。
送张学士赴西川
右蜀分忧辍近臣,翩翩旄节下青冥。单车唯载文机石,夙驾长先使者星。已有清风驰栈道,犹酣别酒过长亭。佗年报政徵黄入,留取文翁旧典刑。
赴新安别梁侍郎
新安君莫问,此路水云深。江海无行迹,孤舟何处寻。青山空向泪,白月岂知心。纵有馀生在,终伤老病侵。
庚戌下第就沈阳陈监掣洪绪聘出山海关用杜少陵秋兴八首韵 其四
思量往事总残棋,行路闲关岂足悲。孤行有城余古迹,临榆设险到今时。乾坤一统通中外,秋夏长途尽骋驰。不管天涯遥与近,沽来苦酒了乡思。
和百拙禅师韵
十方世界是全身,气宇如王绝比伦。与夺机中明主客,正偏位里辨君臣。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讴歌预四民。了了了时谁可晓,闲人元不是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