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
〔唐代〕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译文: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注释: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译文: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注释: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译文: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注释:“牧羊”两句: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译文: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注释: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闲人:闲散之人。
小提示:杜牧《河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113
2、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9-1060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113
2、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9-1060
推荐诗词
飞云顶
飞步上㠝岏,星辰渐可扪。一山浮海至,五岭此峰尊。元气回阴洞,丹霞辟妙门。从来尘劫外,别自有乾坤。
安稳驿次孙宪副过九盘山韵 其二
肩舆一霎度层冈,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阙直穷千里目,思乡欲断九回肠。谩怜我辈身多病,独喜吾民岁屡穰。此去綦江应不远,淩晨呼仆束轻装。
凉
春雨既优沾,望晴人尽同。朝来徂云净,树杪吹凉风。一慰复一虑,新麦正芃芃。过寒生理妨,踟蹰意无悰。可知为农忧,循环无始终。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我老正须闲处著,白云一半肯分无?
句
唾尖绒舌淡红甜。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其三
空里翻身透出,风前玉立精神。百草头边未觉,还他独占先春。
寄巡铺温■
几日长亭复短亭,霜梅夹路喜相迎。风光总属君家管,霁色偏随马足生。老酒盈杯谁款曲,少陵佳句谩分明。回头安福前山晓,八桂苍苍无限情。
长沙竹笋闻于天下大者可十斤重食之甚甘而不冰脾昔渡湘欲作诗未暇也今复过之酬以此篇
地入长沙莫叹卑,竹萌径尺旧相知。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