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代〕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译文:江上的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
注释:海月:海上的月亮。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译文: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
注释:瞿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译文: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
注释: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郭璞注:今“三巴”是。杜元凯《左传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译文: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
注释:穹石:大岩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译文: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
注释: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译文: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
注释:却顾:回头看。舟壑:藏在山谷中的船。后借指世事。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译文: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译文: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注释:瀛海:大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译文: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
注释: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译文: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
注释:悲风:凄厉的寒风。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译文: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
注释:佳趣:高雅的情趣。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译文: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
注释:吐月:吴均诗:“疏峰时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译文: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
注释:清猿: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译文: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孤舟:孤独的船。
小提示: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四川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2-813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很完整的记游诗,是李白坐船从巴东到瞿塘峡然后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归来时创作的。此诗当写于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之时。是年秋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过夔州(今四川奉节)不远便是瞿塘峡,出峡后诗人停船游览巫山,并登上了最高峰。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2-813
推荐诗词
读己亥杂诗
电光狂士眼,雷警定公诗。傥證今朝事,读之犹可疑。
永州书怀
嗜茶疑是病,羸瘦见诗形。天断征鸿过,汀多香草青。兴高贫不觉,身远事皆经。归路当游岳,僧言极可听。
雨香馆对雨 其二
欲拟山如画,犹虞画不如。迎人先洗壒,泽物不分樗。风势雄偏爽,云容澹自舒。须臾晴旭朗,新黛入烟疏。
同郭师圣司空仲容探韵得江字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凶下儿}谾。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册山缸。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
和胡宗泽见寄
湖边策杖步新晴,陡觉胸襟万虑平。老去不须防意马,静中已是息心兵。閒来绿树阴中坐,懒去红尘闹里行。赖与故人供一醉,不辜今夜月华明。
赠蔡帅
时清昼卧铜牙弩,客散宵披玉检文。可道将军浑是武,曾将三策献明君。
忍草庵度夏寄贻京王二
分将禅舍作书巢,补葺何妨自剪茅。客病最宜亲梵夹,家贫只合荐山肴。恰逢花尽荷擎蕊,正苦林疏笋放梢。长吏任教征税遍,传呼应不到荒郊。
秋夜雨有感言怀二首 其一
客里逢秋感已深,可堪秋夜对秋霖。江湖未遂希文志,丘壑空悬永叔心。云压戍楼迷画角,风传警枕乱清砧。谁怜怀国思乡处,无限愁肠自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