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其三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译文: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注释: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译文: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注释:严霜:寒霜,浓霜。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jiāo)峣(yáo)。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嶣峣:高耸的样子。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译文: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注释: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译文: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注释:幽室:指墓穴。朝:早晨,天亮。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译文: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注释: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译文: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注释:向:先时,刚才。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译文: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注释: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译文: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注释: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山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小提示: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8-601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55-262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8-601

陶渊明

陶渊明

魏晋诗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