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山
〔唐代〕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邈:渺茫绵远。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译文: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注释:周流:周游。绝怪:绝特怪异。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译文: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注释:青冥:青而暗昧的样子。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译文: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注释:泠然:轻举貌。锦囊术:成仙之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注释:琼箫:即玉箫,箫的美你。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译文: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注释:微尚:指学道求仙之愿。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译文: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注释:烟容:古时以仙人托身云烟,因而称仙人为烟容。此处烟容即指脸上的烟霞之气。尘累:尘世之烦扰。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译文: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注释:骑羊子:即葛由。
小提示:李白《登峨眉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九年(720、721年)间。李白二十五岁之前在蜀地,读书游学,先后两次登上峨眉山。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开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随即又登峨眉,作《登峨眉山》。据清人黄锡珪《李白年谱》称:“开元九载,白游峨眉,有《登峨眉山》诗。”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2、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九年(720、721年)间。李白二十五岁之前在蜀地,读书游学,先后两次登上峨眉山。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开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随即又登峨眉,作《登峨眉山》。据清人黄锡珪《李白年谱》称:“开元九载,白游峨眉,有《登峨眉山》诗。”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2、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推荐诗词
山行
千嶂松风百嶂云,春山行遍此寻君。林园花尽逢人少,赖有莺声到处闻。
秋夜言怀次高克明韵 其二
吏隐从容际盛时,东华车马任奔驰。天生性分穷何损,雪作襟怀涅不缁。客邸秋光闲里度,故园山色望中疑。黄花旧有柴桑约,岁晚相寻莫遣迟。
凤凰台
只为羊车峦靓妆,会皇合殿烛无光。宫中不解嫁鹦鹉,台上安能来凤凰。
一枝山房见新月
墙角光仍隐,檐牙淡欲流。葛衣凉似水,板屋静于秋。山鬼吊灯暝,林鸦绕树幽。关河同一照,惆怅此淹留。
游小溪浙源山中
旧游何处觅苔矶,水涸山童事事非。忽到小溪深树侧,鸳鸯惊起逐群飞。
部斋閒居简周伯明寅长
省垣梧竹抱幽虚,吏散萧然似隐居。风冷池亭犹岸帻,日斜窗几有摊书。身依明主忻难遇,官佐戎机愧自疏。有美东曹称独步,腐儒何幸接簪裾。
读史有感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须辨伪真。不向深山驱虎豹,焉能高阁画骐麟。屠鹰烹狗非徒汉,焚籍坑儒岂独秦。千古休提尧舜事,君王若个不愚民。
返照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刚对弄雏时。眼中触处成真乐,身外浮名总不知。元亮贫来还乞食,尧夫老去只游嬉。行云流水无穷意,老树精应不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