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乐乡县

唐代 陈子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译文: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注释:杳:遥远。际:边。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译文: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注释:川原:山川原野。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边城:边远的小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译文: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注释:“野戍”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荒烟,荒野的烟雾。断,断绝,停止。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译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注释:如何:为何,为什么。恨:惆怅之意。噭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小提示:陈子昂《晚次乐乡县》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49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679-681)。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此篇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49

陈子昂

陈子昂

唐代诗人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