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唐代〕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译文:黄昏时暮色苍茫,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
注释:翳翳:晦暗不明貌。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译文:一路行程山河变换,一瞬间就在天的另一方。
注释:“我行”二句:意谓一路走来经历了千山万水,不知不觉又到了成都这样一个遥远而崭新的地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译文:只是不断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
注释: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译文: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
注释:大江:指岷江。东流去:一作“从东来”。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日月:时间。一作“去日”。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译文: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
注释: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满。华屋:华美的屋宇。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苍:深青色,深绿色。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译文: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
注释:喧然:热闹;喧哗。名都会: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间:夹杂。一作“奏”。笙簧:指笙。簧,笙中之簧片。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译文: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
注释:信:确实。此处有“虽”字义。无与适:无处可称心。川梁:桥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译文:夜幕四合鸟雀归巢,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
注释:“鸟雀”二句:以鸟雀犹知归巢,因兴中原辽远之归思。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译文: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天空繁星闪烁与月争光。
注释:初月:新月。争光:与之比试光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译文: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注释: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小提示:杜甫《成都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因有此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43-144
2、黄宝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5-506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因有此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43-144
2、黄宝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5-506
推荐诗词
严公解相还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
古来开阁自平津,几见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优诏赐,乞骸何用屡书陈。东都饮饯辞供帐,南驿乘符速去轮。归到宜春酒应熟,散金惟欲会乡人。
月夜泊石牛
人静黄昏后,扁舟泊石牛。乱虫喧入夜,孤月自明秋。酒送乡心远,诗分客路忧。姮娥流素影,伴我住滩头。
中岩封崇寺
万竹林间一径升,满岩金碧静香灯。飞泉散乱垂千尺,危阁攲斜拥数层。雨气或从檐际落,风光时向坐中凝。荒碑文字那能读,合眼煎茶问老僧。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暮烟如雨雨如烟,一把珠帘隔远山。帘影渐浓山渐淡,恍然移入画屏间。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於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余。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八声甘州•秋怨和柳七韵
点清霜、一夜渡河来,木叶竦高秋。最伤心时候,西风旅梦,残月江楼。何事南来北往,行役不知休。回首当年事,飙散云流。可惜舞茵歌管,任蛛丝马迹,狼藉谁收。便吴姬楚艳,值得几回留。忆分襟木兰花下,怅佳期、怯上此花舟。料伊也,恹恹终日,长为侬愁。
四禽图 其三
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送灵江住金华讲院
七里滩头问去律,崭岩渔石藓花春。自从一别刘文叔,直到如今少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