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唐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注释:辚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萧萧:马嘶叫声。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一作:“爷”)
译文: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注释:耶:通假字,同“爷”,父亲。走:奔跑。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译文: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注释:干:冲。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译文: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注释: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但云:只说点行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译文: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注释: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译文: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注释: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还:还(huán)。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译文: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注释:边庭:边疆。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译文: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注释: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译文: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注释:陇亩:田地。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译文: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注释:况复:更何况。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译文: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
注释: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役夫:行役的人。敢:敢:怎么敢。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译文: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注释:且如:就如。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译文: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注释:县官:官府。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译文: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注释:比邻:近邻。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译文: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注释: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烦冤:愁烦冤屈。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小提示:杜甫《兵车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民不聊生。《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参考资料:
1、郑庆笃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30-533页 .
创作背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民不聊生。《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参考资料:
1、郑庆笃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30-533页 .
推荐诗词
颂古二十四首
有喝端如探竿草,无师血脉通红线。当阳不识李将军,徒学穿杨一枝箭。
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
周这士也贵,如圭璧璠璵。东陕与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羁,位次实有余。轻此一叶舟,孰肯戏鲁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贵士夫。
赠谭金吾还朝 其一
家住层城接御沟,承恩使越锦衣游。尺书入报明光殿,东尽扶桑看海流。
偶成折腰步潘乐乐韵
白鸟冲波没浩茫,海尘动见劫千场。病牛懒喘高吴月,断戟沈埋失鲁阳。人馀骨髓犹思售,房竭农田岂忌荒。不信春锄百年上,官家躬劝事蚕桑。
忆江南 其六
湖上风,缥缈楚江东。入面凉生■粉白,飘衣态捲舞衫红。花落水流中。光转蕙,泛漾正无穷。十里杏香吹不尽,四围麦陇拂来重。清气猎芳丛。
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寺钟暝
百缘斗薮无尘土,寸地章煌欲布金。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
功德寺看牡丹歌
去年看花花未发,今年看花花已阑。何事与花常不值,花期误却为微官。解道天香与国色,只馀绿叶护僧栏。沁水园中车马寂,洛阳城里管弦残。香色从来不耐久,春光到底为谁有。若使花开常不落,安得红颜成白首。红颜白首暗相催,把酒逢花能几回。僧徒劝我勿惆怅,明岁花时可重来。
天山碑
岌岦丰碑纪有唐,当年君集破高昌。刀烧枉自夸寒热,日月旋开化雪霜。百载封圻空叹曲,千秋文笔却推姜。祗今过客徘徊处,古迹依稀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