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译文: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注释: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译文: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注释:世界:指宇宙。磴:石级。盘:曲折。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译文: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注释:突兀:高耸貌。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译文: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注释:碍:阻挡。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译文: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注释:惊风:疾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一作:走;似一作:如)
译文: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一作:观)
译文: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注释:驰道:可驾车的大道。宫馆:宫阙。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译文: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注释: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译文: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注释: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译文: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注释: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译文: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
注释:挂冠:辞官归隐。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小提示: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遂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316-318页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05-206页 .
创作背景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遂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316-318页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05-206页 .
推荐诗词
回乡感赋七律四首 其四 怀先严
腊梅陨后一春酸,戚戚松楸宿草寒。鲤对空庭荒六秩,歌呺四壁吊孤鸾。敲欹驽骨诗犹悔,哭白乌头夜未残。片霎鹃声夕阳里,南陔无处采幽兰。
河传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城阙。愁绝。落花时。野戍残旂雨微。峡中一春无雁飞。相思。北来音信稀。十二青楼临大道。春渐老。处处生芳草。杜鹃啼。人未归。路迷。片帆吹又西。
咏怀
幽意值所适,冶游良未然。木末摇东风,溪水鸣溅溅。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贤。岂不愿安静,逼抑成沸煎。不见魏唐睢,挺剑秦王前。
白菊 其四
铜瓶纸帐镇相宜,一种清寒世少知。得气本来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相逢缟袂霜千朵,散尽黄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处,白描还要性灵诗。
大茅峰四绝句
羊肠九折路盘岖,不觉胜身上太虚。失脚从知高处险,西风斜日旱回车。
湘江清十首 其二
枉渚簇兰芽,人家半钓家。炎天飞片雪,白鸟落平沙。
用伯初韵再和一篇请子温户曹同赋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靓妆无数招不应,曾与先生护名节。即今湖上荆棘满,谁见穿林度飞雪。道傍数本忽照眼,所喜风流未中绝。不嫌青女暂试粉,却要风师小回辙。君看万点已可怜,半杂春泥封地裂。版曹平生诗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惜花未忍任零落,借酒生春面如缬。酒醒定作返魂章,笔底有丹工点铁。
出资阳赴武冈道中二首 其二
屡回山谷阻,时复得幽村。路转松杉密,疃开芋秣繁。人烟通绝岭,草树豁高原。莫问桃花水,前溪亦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