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 鲍照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注释:“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译文: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译文: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注释:“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注释: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踯躅:徘徊不前。

小提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鲍照

鲍照

南北朝诗人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