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注释:南山:指庐山。稀:稀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译文: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注释:兴: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译文: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注释: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夕露:傍晚的露水。沾:(露水)打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足:值得。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小提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523-525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523-525

陶渊明

陶渊明

魏晋诗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