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代 高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译文: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注释: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县。崆峒: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攒峰:密集、簇拥的山峰。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译文: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注释: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译文:怪石嶙峋时时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注释: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拂:拭,轻轻擦过。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译文: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注释:长:指离家远。作客:客居他乡。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译文: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注释:岩峦胜:山景美好。岩,高峻的山。峦,小而锐的山。宁:岂可,岂能。嗟:叹息。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译文: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注释:谁与:与谁。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小提示: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这首五言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诗人五月赴任,从长安赴彭州一路上均系大山,绵延不绝,此诗即为山行纪实之作。而唐代仕宦有重朝官轻外官的传统,因此诗人出任外官带有遭遇迁谪的意味,赴任路上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故有“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之叹,作下此诗以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166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诗人五月赴任,从长安赴彭州一路上均系大山,绵延不绝,此诗即为山行纪实之作。而唐代仕宦有重朝官轻外官的传统,因此诗人出任外官带有遭遇迁谪的意味,赴任路上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故有“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之叹,作下此诗以抒发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166

高适

高适

唐代诗人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查看更多

推荐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