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